学院新闻

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|探索生涯教育新模式,服务大学生全面成长

发布时间:2020-09-01  发布者: 点击阅读数:

本网讯(通讯员 王乃婧)为聚焦大学生生涯教育和服务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,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锤炼过硬本领、提升品德修为、投身强国伟业,2020年6月-8月,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“微特师姐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团队由2名指导老师和15名不同年级、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骨干组成,探索创新“互联网+社会实践”和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模式,通过“云沙龙”、“云交流”、“云咨询”、“云培训”等网络形式来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服务活动,借助新媒体平台将网络思想政教育和大学生涯指导相结合,来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需求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发挥“互联网+新媒体”优势,推广原创文章和短视频

2020年6月起,团队成员通过精心设计和编辑制作,发布多篇微信公众号原创推文,助力大学生暑期居家学习和健康成长,为大学生提供学业指导、生涯规划、提升技能等,依托微信公众号,团队成员撰写了《大学生如何平衡学习和工作?教你4个小Tip!》《一次走心复盘|大一新手参加互联网+大赛》、《三十而已,二十何惧未来?》、《答应我,好好照顾身体》、《怎样让自己变成一个有阅历的人》、《总说没时间,你缺的是啥?》等学生喜爱的20余篇网文,为了学生提供思想引领、创新创业大赛介绍、学习和生活的平衡、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。

同时,团队通过设计脚本、拍摄、剪辑、发布等步骤运营“师姐有话说”微信视频号,通过短视频分享大学学习方法、考研就业经验、大学生品格塑造等内容。视频号运营两个月以来,发布图文和短视频40余个,累计阅读量10万人次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提供“能力提升大餐”,打造精品网络沙龙课

2020年8月,实践团队通过打造系列线上沙龙课程,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时间管理课、大学生基本写作技巧课、学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课等线上沙龙或研讨。在指导老师王乃婧和队长罗思晗同学的带领下,团队成员通过精心设计课程打造适用于大学生的实用课程,同时通过制作海报和发文推广,面向各个高校和各个层次的大学生进行广泛宣传。实践团队共开展了四场线上沙龙活动,覆盖人群1000人次。

实践团队还建立了社群和针对大学生常见的思想困惑展开主题研讨。围绕“如何面对大学里的不公平”“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”“学生活动占用我太多的时间怎么办”等话题展开讨论,激发和锻炼大学生的独立思考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参与了本次活动的大学生张锡喆表示收获颇多:“在沙龙讲座中学习到了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,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时间管理这方面的不足。在我之前的大学生活中,很多时候都没有很好的去使用自己的时间,但是通过这次学习,我对提升我自己时间效率这一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。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,我会在今后的大学生涯里去更加的完善自我,很感谢能有机会去参与这次的沙龙活动,希望这样的沙龙活动能够越办越成功。”

黄雨泽同学也表示:在沙龙讲座和研讨中学习到了举办活动等方面的内容,我觉得收获非常多!跟着思晗师姐一起复盘了成功举办一场活动需要经历的流程,让我对如何举办一场活动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,为我日后的学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”

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,实践团队聚焦网络技术和资源的整合,聚焦生涯教育,打造了线上和线下特色活动,为大学生们提供有价值、有意义的“精神大餐”,活动既贴近学生需求,又具有引领意义。同时,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,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团队成员们也提高了媒介素养、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,达到了助人自助的效果。团队副队长李毅中同学说: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,我意识在服务他人的同时,我自身也会得到提高、完善和发展,身心都会得到满足。

据悉,“微特师姐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依托于2018年12月建立的“微特师姐”生涯发展工作室,工作室成立两年来,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培养体系,促进大学生成才成长,通过线上线下课程、“微特师姐”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、“微特生涯”定制计划、系列生涯发展活动,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、完成实习实践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锻炼,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,也清楚地对自我的兴趣、能力、价值观等进行认知,从而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职业探索,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审稿:陈朝娟)